以下是138美文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138美文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一教学目的:
①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②了解并掌握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
③进一步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了解并掌握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对一些经典作品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作品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作品与作品,作者与作者,流派与流派之间做比较。在比较中,辨别异同,识别风格上的差异。
难点是涉及艺术流派比较多,对这些艺术流派形成的社会条件,要作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问:17世纪欧洲为什么会出现巴洛克艺术?
二、新授:
1、通过课件了解文艺复兴后的社会现状。
17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
2、引导学生鉴赏:贝尔尼尼的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和鲁本斯的绘画《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各有什么共同的艺术特征?
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在绘画中强调光线。戏剧性、豪华、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鲁本斯笔下的裸体,不论是男是女,都具有肌肉强健、体力充沛、动作粗犷、富于肉感等特点。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鲁本斯的一系列作品中。这是对人的生命力的积极肯定和歌颂。这一作品中的开阔有力的笔触与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面洋溢着勃勃生机。热烈明快的色彩,抒发了画家的浪漫情怀。所有这些都集中地显示了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宏的一面。
指名说说委拉斯凯兹《宫女》的特色。
3、“荷兰小画派”:
著名的“荷兰小画派”: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霍达。他们的作品有什么艺术特征?(世俗性)
重点赏析伦勃朗作品。
通过课件了解:
伦勃朗(1606年—1669年)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不仅是杰出的油画家,而且是著名的铜版画家。他在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从而在美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伦勃朗出生在莱顿一个磨坊主家庭。受过较好的教育,并进过大学,但不久离校学画。21岁时已掌握了油画和铜版画的基本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在家乡开画室并接受订货。1631年离开家乡定居在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很快就成为当地著名的肖像画家。1634年他与富商小姐莎斯基亚结婚。自此至1642年他创作了许多肖像画,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欢迎。1642年他的爱妻病逝,后因伦勃朗和女仆结合,引起亲属们的强烈不满,以致诋毁他的声誉,霸占他的财产,最终使他陷于困境,不得不搬到贫民区居住。但伦勃朗在艺术上并没停步。相反,由于生活的坎坷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视野更为广阔,使他的艺术达到了顶峰。在他完成晚年著名的代表作《呢布业同业公会理事》后,他的后妻和他唯一的儿子相继离开人间。1669年10月4日,这位最杰出的荷兰画家也终于在极端贫困中与世长辞。虽然他的遗物只有画具和破旧的衣衫,但是他却给人类留下了一大批极其珍贵的艺术遗产(600幅油画、1300幅版画和2000幅左右的素描和速写)。
在伦勃朗的大量作品中,肖像画占了很大的比重。仅他的自画像,目前保存的估计总数在60幅至100幅之间。他的绘画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明暗对比强烈,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课本所选的伦勃朗的《夜巡》一画突出地体现了他的这种绘画风格。
《夜巡》是伦勃朗创作盛期的重要代表作。它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民兵总部订制的一幅群像肖像画。
4、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
A、先通过播放古典和浪漫主义代表音乐来让学生感知流派特征。
指出: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谐,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延续和发展,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代表是舒伯特。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有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和波兰的肖邦。浪漫主义音乐终结在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时代。
B、古典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a、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b、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c、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形式完美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
结合相关具体作品理解:
建筑:
凡尔赛宫(1661年—1756年,勒沃、孟莎、勒诺特尔等先后设计)
原是法国王宫,在巴黎西南,是欧洲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占地300公顷,集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之大成,集中体现了十七八世纪欧洲艺术和技术的成就。凡尔赛宫镜厅(1678年始建)
凡尔赛宫最豪华瑰丽的大厅,又称“镜廊”。由建筑师孟莎设计。整个大厅长73米、宽10米、高13米,室内用乳白和浅紫大理石贴面,廊柱则用绿色大理石贴面,柱头和柱础镀金,檐壁和各种花饰都用金色。厅的拱顶是由当时著名画家勒布伦绘制的巨幅油画,表现路易十四在位时的功绩。大厅一侧是17扇朝花园而开的巨大拱形窗门,另一侧则是17面落地大镜子,由483块镜片镶嵌而成,它把对面窗外的蓝天、园景映照在镜子之中,使室内显得更加丰富,“镜厅”之名则由此而来。当年厅内燃烧蜡烛时,几千支烛光经镜面反射,使大厅显得无比辉煌。此厅之所以如此豪华,因为这是宫廷举行大型招待会和国王接见外国高级使团的场所,相当于中国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绘画:
达维特《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油画,330×425厘米,178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
达维特(1748年—1825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古罗马历史题材的历史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有力地歌颂了古罗马人为了共和国的利益而勇敢地去格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油画《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原是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订件,但达维特并没有按照统治阶级的意愿去画,而是赋予这一古罗马历史故事(罗马城和邻城阿尔巴交战,双方各派三兄弟格斗,以定胜负。而双方之间有着姻亲关系。但是,代表罗马城的荷拉斯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义灭亲)以鲜明的主题──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画面上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这两种矛盾情感的冲突。中心位置上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前,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画面右下角的三兄弟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则陷入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哀的气氛中。她们的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画的主题。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均衡对称,造型坚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安格尔《浴女》(油画,146×97.5厘米,1808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安格尔(1780年—1867年)是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绘画的主要特点是线条工整,轮廓准确,色彩明快,构图严谨,具有一种典雅的美。他一生画了大量作品,其中以肖像画、女性人体画和素描最为突出。
这是安格尔早期的代表作,但它已经清楚地显示出安格尔的艺术追求。安格尔年轻时就非常崇拜古典艺术。十五岁时他看到一张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拉斐尔的《椅中圣母》的印刷品,激动得热泪盈眶。以后他就决心要创造一种符合古典原则的理想美。这件女性人体作品便是这种艺术追求的具体体现。画家以准确的线条、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尤其强调女性人体背部的圆润与柔美。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单纯的形体美的欣赏。当然,从中也看到了安格尔坚实的素描功底,简洁、流畅的线条所包含的韵律和音乐感。
C、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想主义”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鉴赏: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油画,489×718厘米,1819年作,现藏巴黎卢浮宫)
席里柯(1791年—1824年),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者。他的《梅杜萨之筏》是一幅使当时画坛引起强烈争议的作品。席里柯以幸存者的叙述作为他创作的素材,并对尸体、重危病人等画中要描绘的场景画了许多写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这一作品。描写筏上的幸存者突然见到远处一艘轮船时,挣扎着起来呼救的一刹那。席里柯通过上升的金字塔形的构图,有层次有节奏地把人们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救的激情上,激起观众的种种联想。加上森严的色调,强烈的光影对比,更增强了这一悲剧事件的气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当时许多习惯于旧传统的美术家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作品。当然,不久就证明,这幅作品为法国浪漫主义美术冲破古典传统的束缚开辟了道路。
戈雅《1808年5月3日的屠杀》(西班牙)(油画,266×345厘米,1814年作,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藏)
重点: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油画,260×325厘米,1830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1798年—1863年)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他的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把绘画艺术从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的创作是以人民争取自由的题材、对于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为主要特征的。他的《自由引导人民》一画是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德拉克洛瓦在这幅作品中,大胆地将寓意象征和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画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燃烧着战斗热情的象征自由的女性,她那强壮的手臂毫不费力地持着装有刺刀的步枪和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她虽然袒开胸部,但毫无温柔或淫荡之嫌。她那有力的双腿跨过街垒,冒着炮火,带领战士们前进。虽然这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但画家把她塑造成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她身穿法国妇女的服装,只有她头上的那顶弗吉利亚帽(摹仿古罗马时期解放了的奴隶所戴的帽子,法国第一共和国时期曾以此作为自由的象征)和几乎是一种古典风格的人物造型,体现了她的寓意象征。她是法国人民争取自由精神的化身,正是她引导人民走向胜利。跟随她的人中有激昂的工人和市民等。她左侧的手拿双枪的少年,进一步突出了这次革命的广泛群众性。她右侧的面向画面中心比较突出的人物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绅士,他身穿流行的长礼服,头戴大礼帽,留着络腮胡子,手持滑膛枪。正是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控制了这次革命。这次革命的结果不过是以波旁宗族中比较开明的一派势力代替了反动的波旁王朝的统治。在画面下方的阴影里,受伤和即将死去的战士横卧在碎石中。一位战士目视着自由的化身。她既是他们的理想,又是他们战斗的动力。透过画面右侧的硝烟,人们可以看到远处巴黎圣母院的塔楼。争取自由的主题,强烈的激情,色与光相融合的对比,奔放有力的笔触,这一切就是这幅作品的主要成功之处。
吕德《马赛曲》(大理石,1270×600厘米,1833年—1836年作,巴黎大凯旋门)
吕德(1784年—1855年)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最著名的雕刻家。安放在巴黎大凯旋门上的浮雕《马赛曲》是他不朽的杰作。这一作品原名《1792年义勇军出征》。它表现1792年法国人民在反抗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封建帝国的战争中,马赛的一支义勇军开赴巴黎参加战斗的历史事件。当时这支义勇军是高唱着一支斗志昂扬的军歌雄赳赳地开赴巴黎的。巴黎的市民们称这首军歌为《马赛曲》,1795年这首歌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吕德的这一浮雕也简称为《马赛曲》。这是一件结构严谨统一、人物情绪激昂奔放、运动感急速有力、极富艺术感染力的高浮雕。整个浮雕分为两层:上层是右手执剑、左手振臂高呼象征法兰西和民主自由的女神,下层的各种人物与上面的自由女神相呼应,并且突出男女老少万众一心,奋起保卫祖国的主题思想。它充分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昂扬的斗争精神。它与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总结: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分别有什么重要特征?
四、拓展:
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全面了解这一时期自己喜欢的画家或音乐家。
高中美术鉴赏《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二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是高中美术教材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第五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文艺复兴美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分别加以介绍。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②了解并掌握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
B.能力目标:通过美术史知识学习和读图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观赏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对一些经典作品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在作品与作品、作者与作者、流派与流派之间做比较,在比较中,辨别异同,识别风格上的差异突出重点。
难点:本课涉及艺术流派比较多,通过对这些艺术流派形成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全面比较、深入了解以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支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导出课程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美术鉴赏是视觉的艺术,本课首先以图片赏析引入课题内容,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启发引导下,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导出知识点,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再回到课本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最后观看专题视频,加深学生认识和印象,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美术学科是视觉学科,以视觉信息的导入为线索进行教学。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缺少美术理论基础,所以应全面系统地进行讲述;知识障碍上,学生对艺术流派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学生对巴洛克风格、荷兰市民绘画、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文艺复兴以后的艺术流派没有概念,既好奇有陌生,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了解几种艺术流派的突出成就,掌握正确的鉴赏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2课时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引入:
1、师:大家学习历史都知道,我们的社会需要不断变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发展进步。艺术也是这样,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美术继续沿着以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为基础的写实美术传统发展和创新,在17-19世纪先后出现了巴洛克风格、荷兰市民绘画、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流派。
2、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图片和相关文字一起来探讨巴洛克风格、荷兰市民绘画、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五种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点。(师生一起探究)
(1)畸形的珍珠——巴洛克
《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油画,222× 209厘米 ,约1617年作,现藏慕尼黑美术馆)(重点讲解)
油画《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取材于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孪生子劫夺迈锡尼国王的孪生姊妹的故事。鲁本斯感兴趣的并不在于情节本身的描写,而在于通过劫夺与反劫夺的戏剧性的激烈斗争,把两男两女和两匹骏马组成了一个他最喜欢且最善于表现的复杂而又有强烈动势的构图。同时,色彩在这一作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匹烈马的浓重的棕黑、青灰色,与女子白皙的肌肤的明亮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鲁本斯笔下的裸体,不论是男是女,都具有肌肉强健、体力充沛、动作粗犷、富于肉感等特点。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鲁本斯的一系列作品中。这是对人的生命力的积极肯定和歌颂。这一作品中的开阔有力的笔触与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面洋溢着勃勃生机。热烈明快的色彩,抒发了画家的浪漫情怀。
(2)革命性变革——荷兰市民绘画
伦勃朗《夜巡》(油画,365× 438厘米 ,1642年作,阿姆斯特丹美术馆藏)(重点讲解)
伦勃朗(1606年-1669年)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不仅是杰出的油画家,而且是著名的铜版画家。画家采用了接近戏剧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安排了一群民兵正接到命令准备集合出发去执行任务的情节,民兵的负责人弗朗斯·班宁·科克上尉正在集合队伍,所以在画面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并好像正在向观众走来。其他人物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充分体现了伦勃朗独特的艺术风格。
(3)“伟大的风格”——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
凡尔赛宫镜厅(1678年始建)
凡尔赛宫最豪华瑰丽的大厅,又称“镜廊”。由建筑师孟莎设计。整个大厅长 73米 、宽 10米 、高 13米 ,室内用乳白和浅紫大理石贴面,廊柱则用绿色大理石贴面,柱头和柱础镀金,檐壁和各种花饰都用金色。厅的拱顶是由当时著名画家勒布伦绘制的巨幅油画,表现路易十四在位时的功绩。大厅一侧是17扇朝花园而开的巨大拱形窗门,另一侧则是17面落地大镜子,由483块镜片镶嵌而成,它把对面窗外的蓝天、园景映照在镜子之中,使室内显得更加丰富,“镜厅”之名则由此而来。当年厅内燃烧蜡烛时,几千支烛光经镜面反射,使大厅显得无比辉煌。此厅之所以如此豪华,因为这是宫廷举行大型招待会和国王接见外国高级使团的场所,相当于中国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4)崇高的风格——新古典主义
达维特《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油画,330× 425厘米 ,178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达维特(1748年-1825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有力地歌颂了古罗马人为了共和国的利益而勇敢地去格斗的英雄主义精神。
(5)强调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
席里柯《梅杜萨之筏》(重点讲解)
它取材于当时法国的一起严重海难事件,席里柯通过上升的金字塔形的构图,有层次有节奏地把人们由死亡、绝望、痛苦挣扎升华到希望得救的激情上,激起观众的种种联想。加上森严的色调,强烈的光影对比,更增强了这一悲剧事件的气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欣赏完单幅作品之后,比较作品,总结特征。
问题1:著名的“荷贝尔尼尼的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和鲁本斯的绘画《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有什么共同的艺术特征?
问题2、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霍达。他们的作品有什么艺术特征?(世俗性)
问题3、古典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古典主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a、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b、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c、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形式完美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
4.回到教材,学生看书,回到课本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5.本课小结:对流派的了解,要抓住主要代表作者的艺术表现风格。最好在作品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作品与作品,作者与作者,流派与流派之间做比较。在比较中,辨别异同,识别风格上的差异。
6.布置作业:搜索相关资料全面了解这一时期自己喜欢的画家。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美术教案 |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